落实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围总体部署 促进水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标志着水泥行业正式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方案》明确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围工作的总体要求、重点工作及推进措施,提出按照“边实施、边完善”的工作思路,分两个阶段做好包括覆盖水泥行业在内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围工作。《方案》的全面实施,对于我国主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建材行业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促进水泥行业绿色低碳安全高质量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我国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也是推动实现我国“双碳”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启动以来,总体运行平稳,制度规范日趋完善,碳排放数据质量全面改善,有效推进了纳入行业的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但全国碳市场当前仅覆盖了发电行业,导致市场活跃度低,市场机制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二、深刻领会水泥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工作部署
(一)明确了分阶段的工作目标要求,确保扩围工作稳妥推进
(二)《方案》明确了各环节的重点任务
1.对重点排放单位实施名录管理,作为配额分配的名单
《方案》基于各扩围行业实际,对名录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从确定管控范围、确定重点排放单位、做好系统开户等方面提出3项具体任务。
具体到水泥行业,《方案》明确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水泥企业仅管控化石燃料燃烧和工业过程产生的直接排放,考虑到与国际碳市场规则对接,为避免与发电行业重复,不管控电力和热力消耗的间接排放,明确仅管控二氧化碳。《方案》明确年度温室气体直接排放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重点排放单位需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意味着绝大多数水泥熟料生产企业均需纳入。水泥行业重点排放单位企业名录由各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确定并向社会公开,纳入名录的水泥企业需要完成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平台开户工作。对于纳入名录管理的水泥企业,各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将根据年度碳排放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向本行政区域内的重点排放单位分配配额。
2.规定了核算报告核查要求,全面加强碳排放数据质量管控
为加强企业碳排放数据质量和管控,《方案》从制定核算报告与核查技术规范、组织开展月度存证、组织开展年度报告核查等方面提出了3项重点任务,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单位、具体步骤、工作流程。对于重点排放单位,要求应开展月度存证、按时编制年度排放报告,并通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平台报送。
具体到水泥行业,2024年9月,生态环境部印发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水泥行业(CETS—AG—02.01—V01—2024)》《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 水泥行业(CETS—VG—02.01—V01—2024)》(以下简称“两指南”),用于指导水泥行业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核算报告与核查工作。水泥熟料生产企业应依据“两指南”要求,在每月结束后的40个自然日内,通过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上传化石燃料消耗量、熟料产量、非碳酸盐替代原料消耗量等关键数据的支撑材料。生态环境部按“国家—省—市”三级数据质量审核机制,会组织各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月度存证数据开展技术审核,从源头对化石能源消费量等关键参数进行严格把关,及早发现和处理问题。水泥熟料生产企业还应制定数据质量控制方案,按时编制年度排放报告,要对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负责,并通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平台报送。各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上报的年度排放报告开展核查,核查结果作为水泥熟料生产企业配额分配与清缴的依据。
3.明确了实施配额管理的思路和分步实施方案,水泥企业需履行配额清缴的义务
三、积极落实《方案》部署,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应对工作
从行业层面,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将从政策宣贯、组织协调、运行跟踪调研、能力建设及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促进《方案》的有效实施。一是从行业层面进行全方位的政策解读、两指南培训指导、模拟碳交易等,全方位提升企业参与全国碳市场的能力。二是积极加强行业调研,形成工作机制,研究、协调、沟通、协助解决碳市场运行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三是加大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及先进技术装备推广,加快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从企业层面,基于水泥行业进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面临的新形势,企业须高度重视,主动应对新挑战、把握市场新机遇。一是明确法律责任,确保合规底线,按照《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要求,做好碳排放数据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确保自身行为合法合规;二是建立健全企业碳排放统计核算管理制度、全面加强能力建设,科学开展碳排放管理,掌握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名录管理、月度信息化存证、核算报告和核查等工作要求,摸清碳排放总量“家底”;三是提高认识,组建专门的人员和技术团队负责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相关工作,掌握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注册登记和交易规则;四是积极实施替代燃料及替代原料等节能降碳技术,不断改进碳排放绩效水平;五是探索实施先进智能盘库、二氧化碳在线监测及数字化碳管理等精准计量和先进管理技术。
下一步,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将全力做好服务政府、服务行业、服务企业的各项工作,推动《方案》在建材行业全面贯彻实施,为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而有效推动行业企业技术进步、节能降碳、转型升级,实现“宜业尚品、造福人类”建材行业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文章来源: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