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向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目标挺进
岁末回眸,极不平凡。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年初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青海把习近平总书记情系全省各族群众,精准把脉青海资源禀赋、发展优势和区域特征,赋予青海建设产业“四地”的重大任务和历史使命牢记在心,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业农村工作,立足资源禀赋,以提质、稳量、补链、扩输为路径,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坚定地向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目标挺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散落在草原的牦牛藏羊。天峻宣供图
攻坚发力,抓绿色发展为输出地打造夯实基础
2022年以来,青海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工作沉着应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气象灾害等的不利影响,坚持政策引领,部省合力,顶层设计,高位推动,聚力发展,全省有机认证监测草原面积突破600万公顷,成为全国有机草原认证面积最大的省份。打造青海青稞、藜麦总部经济基地,累计认证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1015个,为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产条件。
拥有良好的生态禀赋,2022年,青海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绿色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重要的春油菜杂交制种基地、冷凉性农作物北繁制种高地、有机青稞生产基地、冷水鱼生产基地和有机枸杞生产基地,累计输出牛羊肉、油料、青稞、露地蔬菜、枸杞等大宗绿色产品80余万吨,价值130亿元,农畜产品出口达到近亿元。
放眼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景阳镇甘树湾村,20多公顷油菜地里,全部用上了粘虫板。不仅如此,大通县有1.33万公顷土地都使用了黑色地膜、粘虫板、杀虫灯等绿色防治措施,最大程度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绿色有机特色更加鲜明,产地环境得到优化,全省化肥农药减量增效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一,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45%。
这一年,青海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油丰产丰收,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保障重要农畜产品供给,全省种植农作物57.73万公顷;强化耕地保护,新建高标准农田1.33万公顷,全省高标准农田总量达到30.27万公顷,占永久基本农田的61.5%。
青海打造输出地的强大动力不断注入,协调省级财政资金1.4亿元,遴选4个先行示范市(州)和4个先行示范县进行打造,先行先试、示范引领;8个援青省市与8个市(州)、8家输出地企业与8家输入地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推动共建工作升级加力。
转型升级,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产业链建设
2022年,青海以转变畜牧业传统养殖方式为着力点,深化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年初,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成功建成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体系,为消费者打通了一条深入了解食品生产信息可信通路,此后打造生态畜牧业循环产业链工作在青海稳步推进,青海牦牛藏羊追溯体系建设覆盖到30个县(市),认证有机牦牛藏羊445万头只。
青海不断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在30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开展股份制改造,建成千头牦牛千只藏羊标准化生产基地100家和50个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2022年10月,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县——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门堂乡果囊村,万头牦牛集中出栏,牦牛产业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这是青海畜牧业发展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