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贵州绿色经济增幅的背后
2017年,37%;
2021年,45%。
5年时间,贵州绿色经济增幅8%,取得骄人成绩。
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连续多年,贵州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位居全国前列,绿色经济增长速度领先全国,同时生态环境质量稳居全国前列,人民生活获得感、幸福感逐步提升。
天蓝地净水清资源优势凸显
早在2016年,为了明晰什么是“绿色经济”,贵州将“绿色经济”的内涵界定为:以促进可持续增长和增进民生福祉为目标,以节约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不断提高自然资本在发展中的比重,体现人与自然共生共荣。
今年4月末,随着全省第二张“林业碳票”在海雀村“落户”,当地227户群众可实现户均增收4400多元。
这是继黔西市获得全省第一张国有碳票后颁发的第一张集体林碳票。
在近日召开的毕节市林业碳票调研座谈会上,毕节市农投发展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洪林告诉记者,这张碳票涉及林地面积7346.5亩,总的碳减排量可以达到3.46万吨,预估碳汇价值104万元左右。“这张碳票将以收储贷的方式,由贵州银行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目前,农投公司共有3张碳票,涉及林地面积6万亩,碳减排量可达到26万吨。”洪林说。
绿水含金,青山有价。一份来自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数据生动诠释了贵州的森林价值:
2020年,贵州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达到8783亿元/年,其中:涵养水源2520亿元/年、净化大气环境2450亿元/年、固碳释氧1413亿元/年。与2012年的4275亿元相比,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增加了1.05倍。
“2021年全省共完成营造林361万亩,完成森林经营面积1000万亩,为林业碳汇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省营林总站站长宗炜表示。
透过数据,贵州生态环境逐年提升,资源优势逐渐显露——5年来,全省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8%,城市(县城)污水处理率提高到了97%,森林覆盖率从55.3%提升到62.12%,林下经济发展面积达2800万亩,林业产业链产值达560亿元,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3719亿元……百姓富、生态美的发展新路越走越宽。
青山变金山“颜值”能变现
2020年,贵州正式确定遵义市赤水市、毕节市大方县、铜仁市江口县、黔东南州雷山县和黔南州都匀市五个县(市)为我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旨在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2021年,省统计局深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地区开展调研,同贵州师范大学专家开展合作,对5个试点县2018年的生态产品价值进行了试算。
“我省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内容主要包括物质产品、调节服务、文化服务。从生态系统类型来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共涉及7类生态系统,主要对农田、森林、草地、湿地和城市这5类生态系统服务的实物量和价值量进行核算评估。”省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处处长戚得玉说。
黔东南雷山县通过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调查核算评估机制,使全县茶叶、天麻、蔬菜以及乡村民宿等6个类别38种生态产品实现“明码标价”,2.7万户9万余人因此实现增收。“现在我们村天麻发展不错,在家门口就能赚到生活费和孩子的学费,挺好。”黔东南州雷山县大塘镇咱刀村村民杨欧余高兴地说。
位于世界遗产梵净山脚下的铜仁市江口县,经济欠发达,财政资金不足,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的市场应用机制,有助于将核算结果作为市场交易、市场融资、生态补偿的重要依据。
2018年,梵净山申遗成功,游客纷至沓来。从事室内设计工作近10年的唐吉,看到了家乡的发展机遇,选择回到江口,在综合考量自然生态、地理位置、风俗文化等多种因素后,选择太平镇云舍村的闲置农屋开起了自己的民宿。
“利用原始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云舍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唐吉说。2017年以来,云舍村正式营业的农家乐有42余家,客栈住宿18家,精品民宿8家,日接待游客3000余人。
有关数据显示,2021年江口县全年实现旅游综合人次达561.3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0.46亿元。全年过夜游客数突破73.41万人次,是2016年的4倍。
生态发展两手抓跑出“贵州速度”
曾几何时,在选择发展方式上,遵义市赤水市也在纠结。部分乡镇在面临引进项目时也有冲动,但电镀产业、太阳能和电池等项目的引进,可能会让赤水面临环境风险。
从实际出发,赤水市开始利用自身的生态资源与优势,探索了一条“生态立市”之路。
2016年,赤水市弱化了对乡镇生产总值、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等目标的考核,同时强化了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的职责。同时,依托丰富资源,竹浆纸制品从优到强,竹木家具从无到有,绿色食品加工从小到大,全域旅游多点开花。
事实证明,赤水的生态好了,经济也没“滑坡”。2021年赤水市森林覆盖率达到82.51%,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是2016年的1.8倍。
发展生态产业,最显著的效果还不是政府GDP和财政收入增长,而是老百姓收入显著提高。居住在赤水市天台山脚下的殷天福,因为种植竹荪,年收入突破10万元。“我们这里的竹资源丰富,为竹荪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们的收入高了,日子也好了。”殷天福说。
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前夕,贵州发布《2021年贵州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21年,全省因产业准入政策、重大环境影响等原因不予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171个,总投资约229.07亿元。
“黑色GDP”不做减法,“绿色GDP”就没有加法。最新统计数据表明,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9%,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1.9%。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比上年下降3.9%,企业和开发区的绿色发展意识、绿色生产理念和动力进一步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持之以恒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促进企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改造,严把‘两高’(高能耗、高排放)项目准入关口,优质服务重大项目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省生态环境厅厅长杨同光说。
过去,贵州因生态、发展之困,被扼住“命运的咽喉”。
如今,贵州GDP中超4成为绿色经济,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华丽转变。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