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多地开展早期害虫春尺蠖监测调查

随着气温回升,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等地相继启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行动,尤其针对春尺蠖等早期害虫实施精准监测,为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兴安盟通过“标准化+系统化”全面织密防控网络。全盟各级林业防治机构在杨、柳、榆树集中区域设置32块标准观测地,对1200余亩林地开展全方位排查。通过地表覆盖物筛查、树干精细检查等方式,重点监测蛹期至成虫羽化阶段的春尺蠖群体动态,目前尚未发现羽化成虫迹象。3月底前,兴安盟将全面升级监测体系,在春尺蠖3月底至4月初进入羽化高峰期重点加密观测频次,完善“监测-预警-处置”全链条闭环管理。

乌兰察布市创新采用“虫卵基数测定法”科学预判虫情。针对落叶松尺蠖以卵越冬、五月暴食的特性,市林业保护站联合卓资县、凉城县森防技术人员,在白艮林场等重点区域实施双轨监测——开展人工深度踏查、设置标准抽样地块进行定点追踪。技术人员运用放大镜对树干裂隙、球果鳞片等虫卵隐蔽位置展开显微级检查,建立虫卵分布热力图。结合气象部门提供的气温、降水预报,构建虫害暴发风险预测模型,为5月防控作业提供数据支撑。

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抓住“关键七日”窗口精准施策。针对春尺蠖暴食性强、防治时效短的特点,当地技术人员通过对比历史数据发现,今春成虫羽化始见期较往年延迟7天。通过分层抽样发现,85%成虫仍蛰伏林地浅土层,15%已转移至树干区域,预计3月底前后进入羽化高峰期。根据幼虫孵化特征,制定4月中下旬防治重点时期高空喷雾、生物防治等多种预案。

下一步,内蒙古各地将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做到“发现于潜伏期、扑灭在初发时”,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提供坚实保障。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