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青少年的“双碳”故事》发布会暨 “双碳”科普教育高峰论坛召开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几十年的科学转型过程,可以使社会文明的形态逐步由工业文明进入生态文明,我们需要以大视野、大格局来深刻认识这场大变局。实现“双碳”目标是中华民族新征程的时代新命题,青少年的成长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杜祥琬今日通过视频形式在《写给青少年的“双碳”故事》发布会暨“双碳”科普教育高峰论坛上表示。

参加论坛的嘉宾结合各自工作,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开展青少年“双碳”科普教育的经验,为下一步做好“双碳”宣传教育建言献策。

image.png

青少年是落实“双碳”目标的生力军

“碳达峰、碳中和,不仅是各国的责任担当和人类的自我拯救,更是社会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必须选择。青少年是实现 ‘双碳’目标的生力军。”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潘家华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迎认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关系我们每个人,特别是青少年。青少年作为未来碳中和世界的主人,也是落实“双碳”目标的生力军,需要从小培养科学素养,立足中国国情,又具有国际视野。

“‘双碳’科普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小树立绿色低碳的价值理念,才能不断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科技部人才与科普司原二级巡视员、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邱成利强调。

如何提高青少年“双碳”科普成效?

出版发行“双碳”相关书籍是普及“双碳”知识,培养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主题出版研究开发中心副主任邓寒峰看来,“双碳”方面的选题既是好的主题出版选题,也是优质的科普图书选题。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践行者。策划一本面向青少年的“双碳”科普读物,让青少年了解“双碳”,做“双碳”目标的忠实践行者、不懈奋斗者,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环境项目部主任王欣超一直在推进气候变化教育进课堂项目。“推动中小学课程纳入气候变化内容,可以培养未来解决全球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人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处执行主任,北京教科院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创新工作室主任史根东认为,将碳达峰碳中和及绿色低碳理念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广泛开展全民绿色低碳教育和科普活动,正在成为一项意义重大的紧迫任务。

结合开发“30•60”专题科普展的感受,中国科技馆展览设计中心工程师崔胜玉强调,“双碳”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在做“双碳”科普的时候,要更加注重对国家战略的宣传,做好价值引领。

人民网人民体育事业部总监彭元元认为,“双碳”目标及气候变化与户外环境密切相关。对青少年进行“双碳”科普教育,要重视科普知识融合更多比如户外体育运动、文化活动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内容,具体表现上要强化书籍融合影视作品、线下展览、歌曲MV等融媒体形式,让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体验中接受“双碳”科普知识。

此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来自生态环境部、科技部、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中国科技馆、北京科学中心等机构的领导、专家参加了会议。

   来源:中国环境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