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绿染山河 森林覆盖率达51 .93%
近年来,四川省凉山州以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为目标,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聚焦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五绿”融合,统筹推进绿色崛起,不断夯实生态发展底色,努力实现生态振兴、乡村振兴、产业振兴、助农增收。
2022年计划完成“1+X”林业生态产业核桃提质增效嫁接改良任务20万亩、新建油橄榄基地1.3万亩、华山松质量精准提升工程任务1万亩、完成新建花卉基地任务0.1万亩,竹产业基地提质增效1万亩。截至目前1-5月全州已完成核桃提质增效4.8万亩,新造油橄榄2600亩,新造花卉面积675亩,已完成竹产业基地建设人工造林4186亩,筇竹提质增效改造4981亩还在进行中,林业产业产值达5.8亿元。
基本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实施全域绿化凉山行动,围绕天保、退耕还林还草、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生态脆弱区治理等生态建设项目工程,大力推进营造林工作,2020年以来共完成营造林201.32万亩,其中人工造林59.17万亩、封山育林29.64万亩、退化林修复79.65万亩、中幼林抚育33.1万亩。全州林业用地面积6180万亩、活立木总蓄积3.5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1.93%,基本草原面积1193.96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86.2%;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全力推进横断山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保护项目,建设封山育林13.8万亩、退化林修复7.8万亩、人工造乔木林3.8万亩。
加快火损迹地植被恢复,在泸山实施营造林植被恢复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4.6万亩。继续巩固前一轮退耕还林成果163.51万亩和新一轮退耕还林成果89.46万亩,2020年以来下达退耕还林补助资金超过5亿元。
同时,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对123种、3541株名木古树实施挂牌造册保护;驱动绿色富农联益禀赋。加快推动以油橄榄、花卉、核桃、油茶等为重点的林业产业园区建设,建成各类林产品初经深加工企业32家、省级园区2个、省级培育园区3个、州级园区7个,全州规上特色现代林业产业园区基地规模达12.5万亩。
利用大凉山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乡村旅游和特色商品开发销售,开办10多个生态旅游节会,创建省级森林旅游经营主体25个,打造1666家林家乐。指导开办了德昌“桑椹樱桃节”、金阳“第七届索玛花文化旅游节”等多个林业特色节日。创建省级森林乡镇10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13个,省级森林人家2家,森林康养旅游发展潜力巨大,吸纳1.16万名群众参与旅游开发,直接拉动群众经济收益增长,2021年实现林业旅游康养创收10.2亿元。
全州活立木蓄积3.56亿立方米。
全力创新融资模式,加强“金融资本+林业生态”融资发展路径拓展,全力做好国家储备林贷款及世界银行贷款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生态系统建设项目申报,持续加大融资融智力度,分别在会东、会理、冕宁、木里、越西、宁南、盐源、雷波8县(市)启动了林业政策性金融贷款项目。目前,会东县已同意授信9.87亿元,放贷5.154亿元;冕宁县已同意授信10亿元,放贷1.96亿元。会理和雷波第一期《可研报告》已编制完成,已报省林草局审核待下达意见。
全力推进科技支撑,委托省林科院实施《大凉山泡核桃标准综合体》研制实施项目,完成包括泡核桃功能型品种判定、泡核桃高效经营管理、主要有害生物防控、采收与储藏处理、优质与普通泡核桃坚果质量等级等的研制与起草工作,2021年5月顺利通过了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省级地方标准的立项工作。目前,正在积极推动《大凉山泡核桃标准综合体》研制实施项目,已正式提交标准技术成果评审稿,近期将进行评审公示和专家评审,同步也在开展标准宣传手册编辑制作。
围绕“林草+种植+养殖+采摘”全业态推进林草生态发展,全州林下经济产业发展面积达1438.69万亩。2021年全州林草综合总产值达219.6亿元。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