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水塔”生机勃发
“中华水塔”生机勃发
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的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内,黄河源头“姊妹湖”之一扎陵湖风光无限。新华社记者 吕雪莉摄
【近镜头】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走进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海拔3800米处的五道河碧水淙淙,由河畔延展出的高山草甸层峦起伏,不少牛羊在这里“大快朵颐”。当地牧民深知,这里气候干燥,如果没有冻土层防止地表水下渗,就不会形成河流湖泊,更不会有丰美水草。
“泉眼的流量明显大了,以前的草只有手指高,这两年能长到小腿高了。”家在黄河源头几公里外的牧民求中,将黄河源头一处处泉眼和草原的变化都看在眼里。
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通过实施退化林草改良抚育、黑土滩治理、水源涵养、有害生物防控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自然生态系统得到保护和修复,水源涵养能力增强。
数据显示,近十年来,三江源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实现“双缩减”,草地覆盖率、产草量分别提高11%、30%以上,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6%以上。2016年至2020年,三江源地区向下游输送水量年均增加近百亿立方米,滋养着广袤的中华大地。
“中华水塔”的生态本底变好,野生动物也相继归来。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昂赛乡,不少牧民都见过雪豹的身影。作为三江源国家公园的一名生态管护员,牧民索多格外幸运,他曾三次在同一个地方观测到雪豹。
如今,三江源国家公园内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持续增加,不仅有白唇鹿、岩羊等野生动物时常出没在峡谷地区,可可西里的藏羚羊种群数量也已从不到2万只增加到7万余只,“中华水塔”愈加显露出一派盎然生机。(记者 朱金宜)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