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努力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双向转化通道

黄龙县位于陕西省中北部、延安市东南缘,区域面积2752平方公里,辖5镇2乡,总人口5万人,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褐马鸡自然保护区、省级天然次生林保护区,素有陕西的“一叶肺”和“天然氧吧”之美称。森林覆盖率87%,林草覆盖率高达92%,拥有植物1012种、动物225种,其中以褐马鸡为代表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7种,是名副其实的动植物乐园。这里的空气可以装袋兜售,空气负氧离子含量可达到18000个/立方厘米,这里水清甘甜,年均水资源量1.55亿立方米,是全省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水土保持区。

近年来,黄龙县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建设国家“两山”理念实践创新基地为目标,大力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富民、文旅带动、全面振兴”发展战略,依托富集的生态资源禀赋,着力培育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三大发展动能,努力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真正实现了凭生态而立、因生态而美。黄龙县先后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园林县城、卫生县城、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等殊荣。

制度强基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主架构”

image.png

“上下一心”齐发力。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党政议事、目标考核、干部任用、责任追究等制度,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写入全县工作要点和《政府工作报告》,形成了党政合力推动、部门多点发力、全民共参共治的良好氛围。

“建章立制”抓落实。制定《关于加强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围绕国土开发、环境治理、绩效考核等方面,出台8类配套制度文件,“河长制”“林长制”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从“软约束”转变为“硬指标”。

“权责分明”强监管。坚决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要求,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构建了突出绿色发展的考核体系,将生态文明考核权重提高到30%以上,全面夯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

保护为纲 织牢生态文明建设“防护网”

image.png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系统推进生态建设、生态治理,着力构建保护与发展协调共享大格局。

着力打好“蓝天保卫战”,让“天湛蓝”成为常态底色,全面实施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举措”,城区“煤改气”完成率100%,道路清扫保洁率、垃圾日产日清收集率100%,汽修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餐饮业油烟净化设备安装全面完成,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多年位居陕北地区前列。

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让“水清澈”成为生态符号,围绕黄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总体要求,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持续加大流域水污染治理力度,监测达标率100%,县城污水处理率86%以上,污泥无害化处理率90%以上,全县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全面落实“河长制”和饮用水源地保护政策,三年来,实施供水工程335处,饮用水水源安全得到全面保障,水源涵养生态功能显著提升。

着力打好“净土保卫战”,让“好土壤”成为长久之源,按照“源头管控、严格准入、严防风险”的思路,扎实抓好土壤污染防治,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风险。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全面推广秸秆还田、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垃圾兑换银行,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98.95%、72%、86.05%。

五年来,土地综合整治2.19万亩,水土流失治理235平方公里,土壤环境明显改善。同时,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大力实施全民护绿、全域增绿、全业兴绿行动,完成各类营造林28.3万亩,退耕还林6.7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75.1%提高到87%。实施“百万亩绿色碳库”试点示范1万亩,获批国家森林文化小镇1个、国家森林乡村2个,城在林中、林中有景成为真实写照。

释放效益 增强生态文明建设“驱动力”

image.png

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科学定位“生态农业产业带”和“生态旅游产业带”,实现生态经济更高质量发展。

建成生态农业“特色产品库”。构建了以苹果、核桃、中蜂、中药材为主导,食用菌、高山冷凉蔬菜、大闸蟹等为补充的“4+X”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出台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奖补办法,大力推行耕、种、防、收四个环节的社会化托管服务,全面加快生态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全县苹果面积达到11.8万亩,核桃面积16.9万亩,中蜂养殖9.25万箱,种植中药材2万亩,发展高山冷凉蔬菜1.16万亩,发展食用菌150万棒,荣获中国核桃之乡、中华蜜蜂之乡美誉,“黄龙蜂蜜”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有机、绿色的特色农产品畅销省内外。

搭建生态工业“富县强县链”。依托丰富的风力、光照资源,率先在全市确立了以新能源产业为核心的生态工业发展思路,成为全市产业绿色转型发展的示范。持续加快风电、光伏新能源项目及配套产业落地建设,建成并网新能源工业项目14个,总装机规模561.6兆瓦,在建新能源项目5个,装机规模900兆瓦,新能源产业的“集群化”突破发展,有力增强了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培育生态旅游“多元业态群”。构建了以康养度假为主线,科普研学、休闲体育、绿色培训为支撑的全域旅游格局,康养体育游、休闲度假游、乡村民宿游、主题研学游等主题旅游持续火爆,亚洲首个“树顶漫步”景区打破了延安传统“红+黄”的旅游发展格局,将“绿色”生态成功嵌入旅游业态,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3A级景区5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3个、省级旅游示范村5个。

截至2022年12月底,我县接待游客251.36万人次,同比增长6.8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2056.42万元,同比增长2.14%。生态资源得到全面激活,生态旅游实现更高质量迈进,生态经济发展更可持续。

理念领航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未来”

image.png

两山试点做样板。制定《黄龙县践行“两山”理念改革创新试点方案》,建成黄龙山生态馆,成功打造成为西北首家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主题的培训平台。积极探索开展生态资源评估,对全县范围内的山、水、林、草等自然资源以及可供集中经营的村落、集体资产等开展全面调查和评估,为生态产品向商品转化做足准备。

共建共享宜居城。坚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持续抓好城镇重点区域绿化、城市扩面增绿,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7.8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6%以上,县城雨污分流管网覆盖率达到96%。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面推进农村改厕、污水治理、村庄清洁和乡村规划全覆盖编制等重点工作,大力实施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清洁能源改造,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全覆盖,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获得了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表彰。

绿色休闲慢生活。把绿色生活作为提升品质的关键,县城绿地总面积达到184.26万平方米,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45.4%和40.95%,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66平方米,人均体育设施面积15平方米,新建绿色建筑占比56.3%,形成了“5分钟亲水见绿生活圈”“15分钟踏绿醉氧深度融合休闲圈”的绿色现代健康生活方式。

全民引领好风尚。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引领,不断增强全民生态意识、生态素养。积极倡导绿色低碳出行、绿色环保消费,深入开展中水综合利用和节水节电、节能减排示范创建,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作用,着力培养文明行为习惯、弘扬崇尚节约理念、树立绿色环保观念,形成了共建共享、绿色健康文明社会新风尚。

来源:关注森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