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1月12日,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2023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新鲜出炉。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突出绿美广东引领,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集中连片打造功能多样的高质量林分和优美林相,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推进南岭国家公园、丹霞山国家公园创建,高标准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

  在今年的广州两会上,也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水平建设绿美广州。记者了解到,广州各区多举措打造“绿美广州”。开门见绿,“绿美”即将成为广州街坊的生活底色。

  全力支持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

  日前,天河区印发《广州市天河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2-2035年)》(下称《规划》),标志着天河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作进入新阶段。《规划》融合了天河经济强区和绿色高质量发展等特色优势,立足天河实际,紧紧围绕“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总目标,剖析总结天河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优势,梳理分析高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

  《规划》明确提出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六大体系建设任务和35个重点建设项目,勾勒出建设美丽天河的美好蓝图。如推进“一街一站”及大气环境质量监测预警体系和能力建设,广州国际金融城“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2025年底前完成67.5公里碧道建设,2024年底前完成天河区第二批14个口袋公园(及社区)公园项目,2023年底前完成天河公园地铁站场复绿和景观改造工程等。

  下一步,天河区将以高质量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引领,全力支持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全面开展绿美天河行动,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广州天河样板。

  打造群众满意的绿色空间

  2022年,越秀区新建绿道及缓跑径1公里、提升绿道4公里,完成鲁迅纪念园、荣华北、三角市、福兴巷、濂泉路等5个口袋公园建设任务,建成立体绿化1812.2平方米;累计补植乔木247株、灌木2.5万株、地被草皮3.78万平方米,打造群众满意的绿色空间。

  据了解,在建设口袋公园的过程中,越秀区推广“社区规划师”模式,委托园林专业机构综合考虑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群众需求等因素,根据服务功能、区域布局、服务半径等要点选址建设口袋公园;同时通过调整游园动线、局部腾退绿地、优化绿植布局等方式拓宽人行及活动空间,适地配置休憩座椅、健身步道、庭廊凉亭等设施提高绿地利用率及安全系数。

  值得关注的是,越秀区还将“海绵城市”理念贯穿建设口袋公园的全程,运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建设雨水花园、渗透绿地与植草沟,结合混凝土和碎砂石垫层、卵石砂石渗沟等减少地表雨水径流,增强城区安全运行韧性。以广州解放路南侧口袋公园为例,口袋公园基底建设白色砾石生态草沟,它能充分吸收周边的地表水,减少地表径流,充分体现“海绵城市”的特色。

  海珠湿地入选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

  海珠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贯彻至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强化环保准入和帮扶制度,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努力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据悉,海珠区将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业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改造升级约10万平方米村社集体旧物业,打造红八方青创城、1号汇创、2025东篱创新谷等多个各具特色的科技创新园区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在去年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期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宣布更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入选。

  制定方案打造绿美宜居荔湾

  为深入推进绿美广州生态建设,荔湾区正在制定专项行动方案。其中,将积极发挥林长制作用,持续优化园林绿化养护,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打造绿美宜居荔湾。

  为科学绿化,推动改善生态环境,荔湾区建设第29届广州园林博览会荔湾区景点及8个口袋公园和1个社区公园,新建绿道1公里、提升绿道4公里。结合季节变化布置时花4100平方米、新种树木519株、建设立体绿化3016平方米,增加群众游憩绿化空间。

  同时,荔湾区持续做好绿化植物的修剪以及设施维护工作。2022年以来,实现绿地补种地被78167.37平方米、绿化修剪地被1590045平方米、加装维护绿化网1954米,迅速落实树木抢险排危任务,有力推进护绿扩绿工作。

  海鸥岛红树林海岸升级改造生态修复

  海鸥岛红树林海岸升级改造与生态修复项目工程竣工,该项目为目前广州市单项目修复面积最大的海洋生态修复项目。据了解,番禺区海鸥岛红树林海岸升级改造与生态修复项目位于番禺区石楼镇海鸥岛,已修复海岸线3.91千米,修复红树林面积6.7公顷、新种植红树林面积6.4公顷。

  修复过程中,番禺区采用科学修复的方法,主动征询专家意见,采取客土改良、客土置换等措施,改善红树林生长条件和海洋生态环境。按照植株矮小、生长速度缓慢、不侵占红树林及其他生物群落生存空间等原则,栽种海桑、老鼠簕、秋茄、桐花等乡土树种,实现红树林生态系统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双见效、双提升。

  此外,番禺区委托专业机构对红树林生长情况和鸟类多样性开展跟踪监测、效果评估,积极开展质保期管护工作,确保修复项目取得实效。目前,该区域红树林成活率达91.6%,栖息鸟类46种近700只,生物多样性成效正逐步显现。

image.png

    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白云区在全域环境综合整治方面持续发力,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如今,白云辖内道路街巷干净整洁,城乡环境面貌持续改善,绿色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从地铁二号线飞翔公园站A出口或C出口走出便来到飞翔公园口袋公园,大家可以在树荫下的木椅上歇息乘凉,欣赏苍翠树木、如茵绿草、蜿蜒小径。在白云区,这样美丽养眼的口袋公园越来越多。

  记者了解到,白云区把城乡环境整治作为全域环境提质升级的一项重要任务,不断推动城乡面貌越来越靓丽。除了口袋公园外,白云区还不断优化白云新城、白云山、广州设计之都等重点片区景观效果,在重要景观节点和重点道路,采用绿墙、绿岛等多种形式布置精品绿化节点,街头花木繁茂、处处见绿、步步是景。

  积极发展绿色低碳农业

  日前,增城区印发《广州市增城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2-2030年)》(下称《规划》),从健全生态制度体系、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优化生态空间格局、发展绿色生态经济、推行绿色生活风尚、培育生态文明理念等六个方面提出具体举措,更高水平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奋力建设“山清水秀、城田相融、绿色低碳、开放创新、和谐宜居”的美丽增城。

  增城区积极发展绿色低碳农业,以荔枝、丝苗米、迟菜心等特色产业为抓手,推广绿色低碳种植;发展三产融合林下经济,逐步形成以“森林康养旅游”为龙头,以“林下种养”为基础,以林产品采集加工为辅助的林下经济产业体系发展模式。

  如今,增城环境空气质量主要指标实现全面达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90%以上,连续六年在广州各区位列前三。增城全面改造水环境,创新系统治理思维,探索建立“5个系统、4个转变、3个创新、2个关键、1个目标”的“54321”立体化治水模式。目前,城镇污水、“散乱污”污染源和农业污染源均实现源头治理,增江碧水成为推动增城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根基。以增城仙村镇为例,经过近几年的治理,仙村实现从“黑臭河涌”到“生态绿廊”的转变。

持续推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流溪河畔,绿水青山、肥田沃壤、林海茫茫、泉水潺潺、红荔飘香、百花绽放。生态历来是从化最殷实的家底,也是发展的最大优势。

  近年,从化区开展污染防治,坚决打赢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制定实施国考良口断面和流溪河山庄断面相关实施方案和达标攻坚方案,系统推进国考良口断面、流溪河山庄断面、广佛跨界河流综合整治;完成49家加油站防渗改造备案;重点加强畜禽养殖场整治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工作;完成全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完善风险隐患管控措施。

  在土壤环境保护方面,从化区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重点工业园区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详细调查,在全省率先完成首个区(县)级尺度重金属土壤背景值调查。完成22个地块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报告评审,均确认为无污染地块。

  从化区将持续推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组织各部门全力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聚焦考核断面稳定达标,力争改善水环境质量;紧紧围绕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目标的任务要求,从挥发性有机物、扬尘、油烟、机动车尾气、露天焚烧等方面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加强环境空气质量预警预测;继续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环境监管,推进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推进“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强化固体废物监督管理。

来源:关注森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