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蒋培:社会建设的绿色发展路径在哪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成果,也是中国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道路自信与文化自信的充分体现。从社会系统理论来看,绿色发展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手段,也是最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路径。随着各类社会条件和社会基础的逐渐完备,绿色发展水平的提高将会推进全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绿色发展是一项系统社会工程
绿色发展是一个关系发展目标、发展方式、发展资源、发展动力、发展机制、发展绩效等多维度的系统工程,需要以整个社会系统为实施对象,从整体出发来研究系统整体和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分析其结构、功能、行为和形态等,最终通过推进社会整体发展来实现最优目标。绿色发展是一个系统化、动态化的过程,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高级形态。从具体内涵来看,绿色发展主要体现在思维方式绿色化、发展方式绿色化、生活方式绿色化以及治理现代化的绿色化方面,也就是需要从经济增长、生态保护、居民生活、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维度来统筹考虑问题,进而实现全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绿色发展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来源。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绿色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推进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生态保护协调一致,在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改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促进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绿色发展以一种兼具公平和效率且可持续的发展方式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让更多的公众获得绿色发展带来的益处,享受更优质的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条件,持续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提供动力。
构建绿色发展体系
绿色发展是一项系统性的社会工程,需要从理念、制度等层面来构造新的发展体系,以此推进全社会转变原有的发展方式和建立现代绿色发展体系。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社会建设绿色发展,首先需要从理念上进行转变。只有在全社会树立起绿色发展理念,才能更好地引导绿色发展方式的形成。首先,从全社会发展理念的引导方面来看,应倡导以绿色发展来促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型,构建绿色、健康、有序、可持续的现代发展方式。这需要从主流媒体的宣传和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的日常引导入手,深化全社会的绿色发展理念,逐渐建立以绿色发展推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其次,从典型人物和经典案例的宣传来看,应对创新绿色发展方式的事迹进行大力宣传与报道,激发社会公众寻求绿色发展方式的动力,强化全社会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认同。再次,从全社会学习绿色发展理念来看,在各教育阶段需要建立系统、完善的绿色发展环境教育体系。从课堂学习到课后实践,都需要把绿色发展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能够自觉形成绿色发展理念。此外,在企业、社区、村庄等地开展各类讲座、培训、示范等教育方式,构建培育绿色发展理念的良好教育体系。
完善绿色发展的政策与制度。实现社会建设绿色发展,需要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首先,围绕绿色发展阶段性目标制定相应的政策与制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决定因素存在差异,因此绿色发展政策与制度的建设必须符合不同阶段的特点。其次,绿色发展制度的制定必须遵循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为了激发内生发展动力,绿色发展制度的制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共同富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等。最后,结合中国国情,精准制定和实施绿色发展制度,推进中国绿色发展格局的形成。这就应始终坚持问题与目标双导向,以理念创新为先导,提出具有前瞻性、针对性的措施与办法,突出中国绿色发展制度的目标性、有效性与持续性。
创新绿色发展路径
理念和制度层面的绿色发展体系构建已取得很大成绩,在实践层面,通过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升级、环境污染防治体系建设有助于创新绿色发展路径。
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型升级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探索社会建设绿色发展路径的关键步骤。首先,运用经济、行政与法律等多种手段来应对产业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将绿色发展的政策与制度深度融入产业发展政策中,促使企业以最优的生产方案来推进绿色发展方式形成,实现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其次,增强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绿色转型的持续支持。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的关键技术研发,突破一批产业绿色转型核心关键技术,构建产业绿色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不断夯实绿色科技创新的要素与平台的实力,提升科技人才队伍的培育水平,深入实施绿色金融工程。最后,完善产业结构绿色转型的管理机制,提升地方政府统筹推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的能力与水平。地方政府应整合产业部门和建设部门的工作机制,从政策、资金、人员等方面夯实产业结构绿色转型的社会行动保障体系,强化社会支持和公众监督力度。
推进现代环境污染防治体系建设。以绿色发展推进社会建设离不开现代环境污染防治体系的建设。首先,完善污染防治体系责任考核机制。明确各级政府部门的权责体系,按照权责相统一的原则,确定各主体在环境治理中的工作职责和责任边界。完善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提高各执行主体在污染防治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建设环境污染协同治理机制。完善跨区域污染治理的协商机制,进行跨区域合作,开展联合环境监测和联合环境执法工作。建立重大项目跨区域环评会商机制和区域环境风险预防协商机制,完善环境问题的处置机制,协同处置跨区域环境污染事件。最后,建立公众参与污染防治的监督通道。利用互联网、智能化、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构建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一体化平台,及时公开环境信息和有效反馈公众提出的建议。推动公众全过程参与环境污染治理,从环境政策法规制定到区域整体规划,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各环节中建立公众参与机制。此外,还应积极发挥各类环保社会组织参与环境管理的重要作用。
从长时段来看,绿色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结果,是符合中国经济社会特点的一种发展方式,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以及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制胜法宝。一方面,绿色发展是探索社会建设的重要路径,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全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绿色发展把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协调统一起来,促进全体人民福祉的提高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绿色发展也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体现。社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具体则是以社会建设的绿色发展路径来呈现。总而言之,绿色发展是立足于中国经济社会实际的发展模式,有效地与现阶段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方面结合起来,以最符合中国人民生产生活特点的发展手段来推进现代化。
(本文系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点课题“共同富裕的绿色发展探索与实践”(21WH70098-7Z)、“社科赋能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行动”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生态文明研究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