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保护好山好水绘就美丽生态画卷

20164月和20208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安徽考察,强调要把好山好水保护好,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把生态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image.png

加强环巢湖湿地群保护修复,把巢湖打造成“最好名片” 刘鸿宾摄

长江自湖北流入安徽后进入下游,总长约900公里,其中安徽境内416公里。

近年来,安徽林草系统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着力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奋力开创林业改革发展新局面,为美丽安徽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提升绿色颜值

安徽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生态屏障。2021年启动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4条生态廊道建设,把安徽这片长三角生态屏障建设得更厚实。目前,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30%

安徽省林业局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出台《安徽省加快推进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工作方案》,加快构筑沿江森林生态廊道。全面落实“1515”长江岸线管控,将岸线1公里范围定为重点生态建设区,对沿江绿化空白区域进行植绿补绿;5公里范围定为生态环境严管区,25度以上坡耕地一律退耕还林还草;15公里范围定为绿色发展先行区,筑牢长江绿色生态屏障。

全面实施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4条生态廊道建设工程,也是安徽十四五期间全域性的林业生态建设重大工程。2022年,全省完成人工造林34万亩、封山育林113.5万亩。其中,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4条生态廊道和皖南、皖西两大山区共完成人工造林26万亩、封山育林109万亩。2018—2022年,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沿江8市全部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皖江城市群已全面建成,5年完成造林绿化477万亩。2022年,皖江城市群完成森林抚育1495万亩、退化林修复171万亩,森林覆盖率33.5%,成为长三角绿色生态屏障。

2020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调研考察期间,对马鞍山市提出了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新的发展定位。

初春时节,长江马鞍山段东岸,郁郁葱葱的树木如同一条绿色长龙伸向远方。马鞍山市林业局总工程师刘思玲介绍,近年制定了长江马鞍山段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及长江建新绿工作方案,遴选28个造林树种,按照沿岸1公里、5公里和15公里3个层次分区分类打造滨江生态景观带,整体推进长江经济带马鞍山段生态廊道生态修复与绿化提升。

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全市严格落实沿江“1515”岸线分级管控措施,同时按照环境整治、生态修复、水源地保护、防洪治理、景观提升五合一思路,以薛家洼为突破口,实施23公里长江东岸综合整治,变生产岸线为生活岸线、生态岸线。

岸变绿了,江水清了,水面上的水鸟更多了,老百姓休闲有了好去处。从昔日的脏乱差到如今的美如画,薛家洼生态园已成为马鞍山市的城市生态客厅。

同时,马鞍山围绕打造全国矿区生态修复示范区和长江支流源头水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区的目标,主动发起向山大会战,实现矿坑变花园。

100年的开采历史、被誉为马钢粮仓的凹山采场,如今是一座巨大的人工湖,如同嵌在向山的蓝宝石。在凹山人工湖的西侧,一排排元宝枫、杜仲和山桐子将原本荒芜的山体环绕。马鞍山通过推行矿山治理+特种经济林一二三产融合的产业发展模式,使绿水青山真正向金山银山转化,推动向山地区真正实现生态修复和绿色转型的协调发展。

池州市拥有长江岸线162公里,是安徽长江大保护的重要区域。为加快长江岸线绿化美化,2021年,池州市成功申报全国首批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总任务17.7万亩,总投资超过3亿元。项目按照以水定绿、依水布绿思路,整体规划市域范围内长江岸线及6条长江一级支流流域作为建设区域, 实施长江生态廊道国土绿化、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乡村绿化美化、营造油茶林、改造低产低效油茶林等六大工程。

池州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依托该项目聚力打造长江及一级支流流域森林生态防护、生态宜居的乡村人居环境、高效富民经济林产业等三大功能区。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江豚被称为水中大熊猫,但实际数量仅相当于大熊猫的一半,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长江生态的晴雨表。

江豚对水环境要求非常高。随着近些年长江两岸生态环境改善,长江水质好了,鱼类资源丰富了,在长江时常能捕捉到江豚的身影,有的成群结队玩耍,有的江豚宝宝贴着江豚妈妈温馨戏水,也证明了野外环境中长江江豚自然繁殖情况良好。安徽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殷文格说。

每到隆冬时节,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都有数万只豆雁飞抵,成群的候鸟在这里嬉戏、觅食或飞舞,与周围树木、村庄、山峦形成一幅和谐壮丽的生态画卷,舒展在长江南岸。

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安徽省唯一的国际重要湿地,有中国鹤湖的美誉,承担着保障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护珍稀候鸟和湿地生物多样性的重任。为了保护鸟类栖息地,改善升金湖保护区环境,东至县实施人退鸟进政策,实行退耕还湿、退渔还湖、退岸还林,将约3.5万亩圩口流转给升金湖生态保护发展有限公司,实行统一管理,用做候鸟觅食地。

为了更好地修复生态,池州市近年投入资金4亿多元,推进升金湖退渔还湖、退耕还湿。我们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流转统管周边圩口5.39万亩,大量种植莲、菱、芡实、芦苇等水生植物,起到净化水质作用。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郭劭忠说。20228月,升金湖保护区管理处智慧监管平台投入使用,依托视频监控和无人机监测、野外智能巡护和野外监测仪器,对生态环境监测、水资源保护、物种多样性管理、日常巡护管理等提供信息化支撑,形成了基于综合信息管理的空天地一体化监管平台,实现保护区智慧化监测和管理。

如今,保护区核心区实现了三无,即无网、无船、无人,越冬候鸟数量逐年增加,去年已超过10万只,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1种、二级保护鸟类18种。

凝聚保护发展合力

2019年,全国首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落户安徽,同年9月,《安徽省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出台,立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试验区、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屏障建设先导区战略定位,全面推进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健全以党政领导责任制为核心的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体系,进一步完善林长会议、工作督察、考核评价、信息公开、社会监督等制度和林长制五个一服务平台,推动各级林长履行长江岸线增绿护绿责任,以完备的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保障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建设。

221—22日,安徽省委书记、省级总林长郑栅洁赴黄山市巡林调研督导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保护和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试验区建设。省级总林长多次调研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情况,并详细了解林长制、河长制落实情况。

马鞍山市总林长及时调度建新绿工作,在植树造林关键时期每周督导2次以上,市级林长、市领导班子成员实行包保到位、清单推进。芜湖市总林长多次沿长江督导检查岸线复绿补绿工作,市级林长开展长江岸线巡林20余次,对造林进展缓慢、质量不达标的县(区)下发整改通知,督促限期补齐补正。铜陵市将沿江绿化造林任务分解到县(区),纳入市级林长制改革考核的指标体系,跟踪问效,适时通报进展。池州市总林长率队调研长江经济带(池州段)生态环境保护和绿化工作,率先建立林长林,市级林长多次调研督查长江岸线(池州段)绿化提升工作。安庆市将长江岸线补绿复绿纳入林长制调度和考核内容,各级林长主动担责,统筹推进实施。

全省坚持以绿色创新驱动森林城市建设,建成省级林长制综合管理平台,研究开发安徽省营造林系统,实现林长和护林员App巡林、森林资源全覆盖监管和源头治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立一体化森林防火联动机制和完备的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治防控体系,对区域森林、绿地资源进行精准定位、精准保护和动态监管。(章崇志 邵梦岩)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