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此青绿 美意正浓 ——林长制绘就绿美临沧新画卷
临沧,是一座美丽的绿城,这里四季常青,满城皆绿。远眺,群峰绵延,林木苍翠;近观,推窗见绿,出门即景。
生态兴则文明兴。自2020年开展林长制改革试点以来,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立健全保护发展林草资源长效机制,林长体系全面建成,督察体系高效运转,六项制度效用充分发挥,形成了部门联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一幅“植”此青绿的绿美临沧新画卷徐徐展开。
2022年,全市共完成造林2.02万亩,新增义务植树600万株,实施木本油料提质增效100万亩;累计建成城市森林公园14个、森林村庄783个、精品示范森林村庄78个……一组组数据即是印证。
制度“管绿”, 守好“生态责任田”
推行林长制是走好绿色发展之路的现实需要,是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根本举措,临沧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如何全面推行林长制?
按照国家、省全面推行林长制部署要求,我市建立起以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先后召开临沧市总林长会议暨第一次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专题研究林长制工作会议,制定工作方案,设立林长制工作机构,明确市、县、乡、村四级林长职能职责,建立林长网格责任体系,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体系及责任体系。
目前,全市共设各级林长2118名,督察28名(市级3名、县级25名),划定责任区9342个。
系统“护绿”,“林长+警长”共同发力
推行林长制,林长是推动工作的关键。我市积极搭建多部门联动平台,建立了部门主动参与、积极履职、高效运行的协作机制,定期、不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定出台林长制会议制度、林长巡林工作制度、信息工作制度、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协作制度、督察制度、考评办法六项制度。同时,强化林长制督察和绩效考核,将林长制纳入市、县两级年度综合考评,出台考核细则,保障林长制工作有效运行。
针对全市各级林长巡林时发现的问题及现实需要,我市首创“林长+警长”互动互补工作机制,共设立森林警长(副警长)158名,林区综合治理效率大幅提升,林长制工作合力极大增强。
2022年以来,全市各级森林警长巡林665次,组织开展森林防火调研督导157次,提出并督促解决问题45个,共查办森林草原资源刑事案件185起,化解涉林矛盾纠纷21起,有效维护了林区和谐稳定。
“护绿”须出重拳,近年来,我市从严保护森林和草原资源,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违规行为,切实加强森林“三防”,全市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稳定增长,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我市各级林长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加快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县(区)把发展林草产业作为有效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支撑,加快推进林业产业提质升级,大力实施绿色产业富民工程,全力推进核桃、临沧坚果全产业链发展,累计建成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基地2200万亩,其中,核桃800.39万亩,临沧坚果262.77万亩,中药材39.14万亩,茶叶209.23万亩,橡胶、咖啡、甘蔗等888.47万亩。
结合地理气候特点,永德县乌木龙乡着力盘活林业资源,打出一张“致富牌”,因地制宜发展林果、林畜、林禽、林蜂等特色林下经济产业,重点发展林下魔芋产业,通过种植魔芋、扩繁魔芋基地建设,带动了更多当地群众增收。2020年以来,该乡种植魔芋15300亩,交售魔芋收获1000多万元,魔芋加工厂累计加工鲜魔芋1200余吨,受益农户3970多户,为村集体经济创收20多万元。
“植”此青绿、美意正浓。
林长制的深入推进,为临沧绿色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乡村到城市、从生产到生活,如今的临沧山清水秀,城乡宜居宜业、乡村田园秀美,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来源:关注森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