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县多举措打好“国字号”湿地公园保卫战
在贵州省从江县县城西南约80km的加榜乡东北角,地处月亮山腹地的深山里,藏着一处“国家级”湿地公园-贵州从江加榜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在国家湿地公园名单中,它用梯田的形态区别于其他湿地,其层层攀升的稻田就像“大地的指纹”,田中“稻鱼鸭”共生的系统充分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西南地区乃至全国都具有代表性。近年来,从江县大力开展湿地保护行动,不断升级保护措施,在湿地保护上不断深耕蓄力。
“兵马未动,规划先行”
湿地公园作为从江县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得到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从江县迅速成立湿地公园建设领导小组及建设办公室,编制《贵州从江加榜梯田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修编(2020—2025)》。《规划》规定摆别、摆党、党扭、加车、加页、平妹等六个村为加榜梯田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域,总面积29.11平方公里,湿地面积8.74平方公里,确定湿地率为30%。湿地公园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系统稳定互促、文化特色独特鲜明、基础设施完善为总体目标,科学划定湿地保育区和合理利用区两个功能区,坚持以“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将河流、梯田、山地森林、人与自然结合的稳定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有机结合,以当地极具特色的湿地文化、农耕文化、民族文化为底色,全力打造集旅游、湿地保护保育、湿地生态功能展示、湿地文化展示、科研监测、科普宣教和生态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军令如山,执法必严”
作为国家湿地公园,壮丽的风景、丰富的物种、优秀的民族文化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根据科研考察,发现蕨类植物33种,种子植物334种,哺乳动物17种,鸟类74类,两栖动物14种,爬行动物17种,发现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3种,“三有”动物4种,豹猫、黄鼬被国际贸易公约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这里是动植物的天堂,也是人类的“养心圣地”。为保护优秀的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从江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月亮山梯田保护条例》,针对该地区实行县、乡、村三级林长包保负责制,林业部门定人、定时、定任务开展常态化执法督察检查,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发现一起从重处理一起、发现一批处理一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问责。自2022年以来,从江县共开展重点执法监督检查13次,林长“巡林巡查”90余次,生态护林员“巡山巡林”近千次,有效保护了园内生态系统稳定发展。截止目前,从江加榜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内实现了森林火灾发生次数为0、破坏森林资源案件发生数为0、乱挖滥捕野生动植物情况为0的“三零”成绩。
“厉兵秣马,管理升级”
一是管好采伐斧,护好资源包。从江县以林长制为抓手,构建县、乡、村三级林长负责制,管理好劈向森林的斧头,同时选聘本地生态护林员269名开展常态化巡林工作,实现了当地从“伐木人”到“护林人”的转变,切切实实守护湿地公园的生态安全。今年以来,林业部门开展常规巡查3次,安全隐患专项行动1次,建设项目使用林地批后监管1次,制止预采石打砂1处,捣毁捕鸟场3处,实现了湿地公园范围内森林督查图斑0个,切实做到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绿盾问题不反弹。二是管好小火苗,当好消防员。从江加榜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内实行野外用火县级审批制度,严格执行森林防火等级达到三级以上严禁一切野外用火的规定;同时进山路口设置森林防火执勤守卡点,严禁携带火种火源入山,长期坚持森林防火值班值守和野外巡查。2022年以来,共审批野外用火申请0份,收缴打火机等火种火源894个,劝止进山用火人员1268名,园内森林火情发生次数为0。三是用好一张嘴,建好生态园。从江县根据“保护湿地,人人有责”的理念,在湿地公园内设立林长制公示牌、湿地公园界碑、张贴宣传标语横幅、媒体网站、微信、巡查车喇叭、村广播、集市设立宣传咨询台等多形式、多角度、多方面进行宣传,营造“人人知湿地、人人护湿地、人人爱湿地”的良好社会氛围。据统计,2022年以来,共发放宣传手册2200余张册,悬挂标语110余条,受教育人数3200余人,切切实实实现了湿地“共建、共护、共管”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贵州从江加榜梯田国家湿地公园自2021年12月29日顺利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验收以来,不断加快发展步伐,在基础设施建设,湿地、耕地、民族文化传承,湿地森林资源管护等方面纵深发展,吸引了来自国内外众多游客打卡拍照、休闲旅游,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变,在生态环境越变越好的同时,群众也拓宽了增收致富的渠道。据统计,2022年以来,湿地公园外来游客达到6.66万余人次,开展山地马拉松、民族文化表演、农耕生活体验等活动百余次。
来源:关注森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