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持续擦亮云南生态底色,以自然禀赋优势兴滇强滇,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不仅是对新时代十年生态文明建设成功经验的深刻总结,更对新征程上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新要求: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作为我国生物多样性宝库,云南独特的立体气候和地貌组合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清洁能源,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是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如何将云南传统自然禀赋优势转化为先进的绿色生产力是云南省奔赴“双碳”之约的时代考题。云南省要抓住实现“双碳”目标这一重大战略机遇,加速经济全面转型升级,坚持以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为“引擎”,引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瞄准生态化发展,激活产业、能源结构绿色新动能,通过不断培育催生新业态和新模式,推动产业链协同降碳,闯出一条兼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长期以来,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再三被提及,但实际效果始终难达预期,受限于政策、认知、资金、人才、技术等因素,企业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的问题依然突出,迫切需要强劲的推力和动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的问题,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是云南省立足自身发展实际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的现实选择与有效举措,关键要从根本上弱化企业“运动式”实施被动转型行为,多举措为企业转型纾困解难,着眼长效,实现全面带动,让企业主动转、懂得转、转得动、转得好。
坚持整体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启动“绿色引擎”。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意味着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是一个贯穿宏观经济、中观产业和微观市场的完整体系,涉及发展观念、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等全方位变革,旨在从源头上扭转环境生态恶化趋势,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要着眼全局,整体统筹推进,走适合云南省情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统一的绿色发展道路。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也是多要素参与的动态过程,需政府、企业和社会大众力量共同行动和明确划分职能。政府一方力量的强制推行与无差别共同参与都可能会导致失败;企业作为重要微观市场主体、经济发展主力军与主要碳排放者,肩负着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重大使命,是我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重要落脚点与突破口。实现“双碳”目标时间紧、任务重,云南省要加快研究出台地区与产业升级的行动方案,加强对企业绿色低碳理念普及、政策宣讲与项目辅导,全面系统地提升企业认知,尽快在全省范围内达成启动“绿色引擎”这一共识,企业的行动和实践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云南省奔赴“双碳”之约的进程和成效。
坚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协调升级优化,保障“绿色引擎”正常运行。在引导企业主动选择、适应绿色低碳转型的过程中,正确认识、把握企业经济行为的制度逻辑结构及其变迁规律尤为重要。近年来,碳达峰碳中和逐步成为政策制定关键词,政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弱化强制性政策规制,强化经济激励性政策,企业有望迎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结合的转型窗口期,实现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生态目标的协同发展。云南省要抓住这一窗口期,明确认识到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既需要政府引导各类资源、要素集聚,由上而下、层层分解任务目标,采取政策手段调控,更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因此要找准政府和市场相互补位、协调配合的着力点,促进“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协调升级优化,重塑“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功能,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双驱动作用,保障“绿色引擎”正常运行。
坚持系统性与长期性相结合,以“绿色引擎+”方式激活云南绿色发展内生动力。云南省应立足新发展实际,从绿色价格收费、财税扶持、绿色金融、绿色标准、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等方面入手为企业创造有利转型条件、营造良好转型环境。鼓励企业系统性参与构建绿色能源供应体系、绿色交通体系、绿色物流体系等基本民生领域;系统性参与打造绿色产业集群、发展绿色环保产业、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园区建设等重点经济领域;系统性参与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绿色化发展、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示范建设等特色优势领域。鼓励企业树立长期发展观念,引导企业做好打攻坚战的思想准备,克服短期难关,加强动态能力建设,获取丰富的转型资源,平衡好转型过程中的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效益、生存与发展的关系,构建绿色核心竞争优势,全力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链,引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促进云南省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党的二十大为美丽中国建设擘画了新蓝图,我省要继续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双碳”行动,加大工业源、移动源、生活源、农业源等治理力度,用绿色驱动绿色,推进一二三产业生态化与绿色发展,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创造条件、提供推力、注入动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为美丽中国建设添砖加瓦、增色添彩。(作者分别系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硕士)
来源:云南日报 作者:李亚玲 胡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