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平:让林业经营模式再创新
福建省南平市是我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全市森林面积3113.2万亩,占福建省的23.7%。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以来,南平市围绕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积极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市累计确权面积2980万亩,发放林权证68.46万本,基本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
紧扣“单家独户怎么办”这一难题,2018年开始,南平市借鉴商业银行做法,创新推出“森林生态银行·一村一平台、一户一股权、一年一分红、一县一数库”林业股份合作经营模式,搭建资源开发运营管理平台,将分散的林业资源规模化整合、集约化经营,交由国有林场等专业化队伍运营,让林农获得持续稳定的收益。
“一村一平台” 分散变集中
南平市在“森林生态银行”与林农之间搭建村级森林资源运营平台,把分散在单家独户的无林地、有林地“存入”运营平台,由平台整合打包成集中连片的资源包,依托国有林场的专业技术等优势,实行规模化管理、专业化经营。
通过平台赋能、集中收储和专业运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解决单家独户经营面临的问题,巩固了家庭承包制度。
“一户一股权” 林农变股东
为了让林农对绿水青山心中有底数,南平市探索实行量化发放股权,并规定股权证可质押、可继承,但不可流转,防止林农将林地林木简单一卖了之。
村级森林资源运营平台将无林地、有林地股份合作经营的保底收益总额度,以一家一户为单位,为每户林农办理股权证,林农手中的股权相当于存储到“森林生态银行”的固定存款,可按照合同约定获得存储利息。林农凭借股权证,通过股份合作经营,可获得长期稳定收益。
“一年一分红” 资源变资金
林业股份合作采取“保底收益、一年一分红、主伐再分红”的多次分红模式,既解决了林业生产周期长、林农短期无收益的问题,又保障了林农有稳定可持续的收入。经测算,此形式的效益比林农个体经营提高了30%以上。
南平市顺昌县郑坊镇兴源村将用于均山的集体林地交由县“森林生态银行”经营,产生的收益主要有:Ⅰ、Ⅱ类地一个轮伐期(30年)保底收益1800元/亩,采取逐年支付的办法,每年支付60元/亩;Ⅲ、Ⅳ类地一个轮伐期(30年)保底收益1200元/亩,采取逐年支付的办法,每年支付40元/亩。到主伐时,利润超保底收益部分按权属方和经营方三七比例再分配。目前,该村已交付合作无林地(采伐迹地,Ⅰ类地)539亩,一个轮伐期可为村财增收29.1万元。
“一县一数库” 青山变金山
南平市推动各县(市、区)建设县级林地林木资源信息空间分析数据库,实现森林资源的立地质量、林分状况、资源权属、林下空间和经营收益分析等关键信息可查,为引入社会资本投资林业提供信息渠道。
邵武市对符合发展林下经济条件且有流转意愿的林下空间进行存储登记,建立林下空间资源数据库,发布林下空间资源信息,引导各类新型林业经营主体规模化流转、经营林下空间。目前,邵武市已登记储存林下空间约5.5万亩,流转林下空间约3.6万亩,带动1500余户林农就业增收。
截至2024年3月底,“森林生态银行”已推广至南平市10个县(市、区)和11个省属国有林场,共涉及126个乡镇(街道)471个村的6.15万户林农,合作面积达15.46万亩。“森林生态银行”运行以来,经营区内森林蓄积量提高35%,集约经营产生的收益提高30%—50%。“森林生态银行”做法入选自然资源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典型案例》,被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梅运田 黄木生)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