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性金融全面支持林草生态项目 为林草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开发性金融全面支持林草生态项目

为林草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走进雄安新区,白洋淀碧波荡漾, “千年秀林”郁郁葱葱,蓝绿交织的景色扮靓了华北大地。

  2020年以来,国家开发银行创新市场化融资模式,已发放7.7亿元中长期贷款支持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建设,以开发性金融的“活水”浇灌了这里的白蜡、国槐、银杏等林木。

  破除瓶颈,开启林业大额融资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顶层,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国内林业贷款以小额信贷为主,没有大额融资成为制约林草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瓶颈。

  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国家开发银行按照加强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等要求,助力生态文明建设。2015年,国家开发银行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原国家林业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广西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合作协议》,拉开了金融支持国家林草建设的序幕。

  广西森林覆盖率62.5%,具有发展国家储备林得天独厚的优势。国家开发银行采用“短中长周期树种科学搭配”的方式,将速生树种的短期收益与珍稀树种的长期生态、经济效益相结合,在实现财务平衡的同时培育和储备优质森林资源。同时,构建科学造林模型与标准化管理机制,有力保障了自治区市场化造林“统一、标准、高效”运营。

  创新模式,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在福建武夷山,当地原生性森林植被和垂直带谱被完整地保存下来,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也得到有效保护。国家开发银行2017年在南平市率先探索落地的全国首个PPP模式国家储备林项目,为支持建设武夷山国家公园森林生态安全屏障贡献了力量。

  福建是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构建青山环绕、林城相依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离不开资金保障。国家开发银行把福建作为林业创新示范区,大力支持森林生态建设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此同时,国家开发银行不断探索统筹资源、撬动各类资金共同支持林草建设的有效路径,在福建创新推出全国首笔“储备林+碳汇”贷款、落地全国首笔“林票”贷款,有力地支持了当地绿色发展,发挥了开发性金融的引领示范作用。

  在四川,国家开发银行融资100亿元支持成都公园城市龙泉山生态保护修复暨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为金融支持生态碳汇和生态价值转化积累了有益经验。“据测算,项目全部建成后,将营造高品质森林56.6万亩,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约54万吨,释放氧气39万吨。”国家开发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

  统筹策划,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国家开发银行因地制宜,从融资支持和项目策划两端发力,支持建设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大型生态项目,为各地推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提供了助力。

  在安徽,国家开发银行支持金寨县油茶种植及产业发展,通过综合整治残次林地、未利用地等开展油茶种植,推动特色林业发展的同时,带动了村民增收。在山西,国家开发银行参与谋划整合全省2300多个造林合作社,涉及造林绿化1200万亩,带动14万林区群众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在贵州,国家开发银行以支持储备林建设带动全省特色产业发展,累计支持国家储备林项目81个,授信金额450亿元,带动100余万山区群众增收致富。

  “下一步,国家开发银行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发挥开发性金融功能作用,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国家开发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