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门“三三制”防范森林火灾
荆门市地处湖北中部,境内低山、丘陵区域林田、林坟、林房接合部多,森林防火形势复杂。该市发挥林长制优势,推进精准防范,实现了2023年以来森林火灾“零发生”。
压实三级责任
建立四级林长巡林督导责任体系。进入重点防火期后,荆门先后召开全市总林长会议、安全生产会议,发布市总林长令,颁发禁火令,安排部署森林防火工作。四级林长聚焦森林防火巡林督导6526次,构建起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森林防火氛围。
建立林业系统包片检查责任体系。荆门市林业局建立局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包联责任制,局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班子成员坚持靠前指挥,带队下沉到森林火险重点隐患区域检查督办。落实县市区局班子成员和乡镇林业站工作人员398人,对45个重点镇、495个重点村和13个国有林场实行森林防火包保督办全覆盖,常态检查责任区域入户宣传、隐患排查整改、重点卡口值守等工作。
建立群众参与包保责任体系。组织全市林区乡镇、村组与森林经营主体、23多万个散坟墓地管护人、重点人员监护人签订管护承诺,做到山有人护、坟有人盯、特殊人群有人管。组织1699名专兼职护林员加强巡护,及时发现、消除野外用火苗头隐患。
治理三个重点
聚焦重点区域,开展“百日会战”。以林边、坟边、田边等为重点,持续开展森林火灾排查清理。梳理制定森林防火隐患类型和整改要求清单45个,针对性开展隐患排查和清理。研究源头治理措施,2023年,联合民政部门在40个乡镇新建覆盖256村的林区公益性公墓140个,在市直林场开展生物防火隔离带建设试点,在坟头墓地放置森林消防小水桶1591个。
聚焦重点人群,持续宣传提升意识。紧盯林区常住居民、祭祀、旅游、回乡度假过年、过境、施工人员等六类人群,开展森林防灭火“六进”宣传,张贴禁火令4.4万份、宣传标语(横幅)2672条,发布森林防火短视频2个,发放宣传资料20多万份,出动流动宣传车2759台次,增设防火宣传牌213处,发送提醒短信280多万条,提高群众主动防火意识。
聚焦早情处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森林防火物资储备标准,2023年筹资1085万元为基层配置森林防火物资、建设国有林场视频监控系统。争取增发国债资金,启动森林防火阻隔系统建设。制定国有林场森林防火实训基地建设标准,选择3个国有林场开展试点建设,组织重点镇村开展森林防火演练45场次。发挥28个高空视频“全天候”监控作用,确保火情早发现、早核实、早处置。
健全三项机制
发挥部门协作机制优势。明确25个部门协作职责,将森林防火由林业部门一家防变为相关部门共同防。建立“自然资源+应急、民政、生态环境、气象”等协作机制,推进林区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共抓林区秸秆禁烧和森林防火工作,重点防火期每天会商研判、发布森林火险气象等级。
发挥区域联防机制优势。主动对接宜昌、荆州、孝感、随州等毗邻市州,建立森林防火和重大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控机制。组织毗邻县市区、乡镇、村开展护林共巡、宣传共抓、隐患共治、有火共扑、有案共查、共同培训、共同演练等活动,确保交界区域“双监管”“双平安”。
发挥举报奖励机制优势。市、县两级2023年制定出台森林防火野外违法用火举报奖励制度,公布举报电话,利用微信等加强宣传,鼓励引导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林区野外违法用火行为,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森林防火积极性。(陆红明)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