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叶子”变“票子”,山林不动产怎么动起来?
山林,用生态的目光来看,是绿色家底;用市场的眼光看,是可以赋活的资产。
但如何让长在山野的“叶子”顺利转换成林农手中的“票子”?多少年来,一直是国家关注的大事。
7月15日,湖南专门开了一场全省电视电话会议,研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叶子”变“票子”的转换机制。
“通过优化山怎么分、树怎么砍、钱从哪里来的机制,让山林不动产‘动’起来、‘活’起来。”在于林业部门看来,这是打通“两山”转化最直接的通道。
01
山分得好——
林产产值年均增长逾283亿元
湖南的一半,是森林。
调查数据显示,全省森林覆盖率53.15%,林地面积约1221.03万公顷,占全国林地总面积的4.8%,是全国重点集体林区。
“湖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截至目前,基本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省林业局负责人介绍,全省基本完成了集体林地明晰产权、勘界发证的主体改革任务,确权率、发证率分别达到97.8%、95.3%。
山分得好,产权明晰,为推动规模经营奠定基础。据统计,林权制度改革以来,湖南省累计流转林地1200余万亩,规模经营主体12782家。林业特色产业因此快速壮大,油茶、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竹产业发展来势良好。
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从2006年的551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5371亿元,平均每年增产超283亿元。2023年,集体林重点县农民来自林业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71元。
进一步深化改革后,山怎么分?省林业局表示,湖南省重点健全集体林地“三权分置”运行机制,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一方面,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承包期届满后坚持延包原则,不得将承包林地打乱重分;另一方面,林地经营权不动产登记证书可以作为抵押贷款、申报林业项目、申请林木采伐的有效凭证。
02
树砍得科学——
增收、增绿两手都要硬
林木经济,是发展山林经济的“传统”模式,也是林场、林农创收的“大头”。
在过往的林权制度改革中,湖南省在全国率先实施林木采伐管理改革,将林木采伐指标“阳光分配”到县、乡、村、组,有力破解了林农采伐难问题。
这样的改革有什么用呢?
在浏阳,近年来林业部门依照制度给林农办证提供便利,累计办理林木采伐告知承诺审批1.7万余件,采伐蓄积量59.6万立方米,为林农带来经营收入5.4亿元。
树砍得科不科学,还影响经营热情。过去,林农常常对林木“一卖了之”,造成“失地失林”。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科学实施采伐管理,有效稳定了林农生产经营预期。
在浏阳,甚至通过多种形式联合开展林地生产经营,培育了家庭林场、合作社、股份林场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800余家,更为高效科学的运营,省内各地山林的林分质量不断提高。
与林改之初的2006年相比,目前, 湖南省森林覆盖率提高了4.45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增长了67.09%。
进一步优化后,树怎么砍?
“放活林木采伐政策。”省林业局负责人表示,这是深化改革的原则。
未来,湖南省实行林木采伐限额5年总额控制,抚育和低效林改造所需采伐指标不够可调整使用主伐和更新采伐指标,探索市域范围内不同编限单位之间调剂使用采伐限额。同时,取消人工商品林主伐年龄限制,调整公益林采伐方式和年龄。
03
钱多渠道来——
林权抵押贷款余额123.72亿元
怀化,湖南林业第一大市——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林业用地面积均居全省第一。
2007年开始,湖南省以怀化为试点,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权抵押贷款是改革中推动林业资源资本化运作的重要举措。
当地引导林权抵押贷款重点投向竹木加工、医药康养、绿色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在会同县,绿地高新、汇达竹业等企业2022年利用林权抵押贷款3800万元,建立村级合作社40个、修建林道105公里、开展南竹低改2万亩,带动近4000户农户增收。
当森林资源变为百姓资产,山林才算真正“活”起来。
在怀化试点的基础上,湖南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将全省林权抵押贷款余额提升至123.72亿元,森林保险投保面积达1.21亿亩,中央和省级财政将公益林补偿标准由每亩5元逐步提高到每亩16元。
省林业局负责人告诉侃财君,未来,湖南省着重加快推进林权抵(质)押贷款增量扩面,重点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开发推广油茶贷、竹林贷、林下经济贷、花木贷等特色信贷产品;探索基于碳汇权益的绿色信贷产品,鼓励各承保机构开发古树名木、野生动物致害等保险产品,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来源:侃财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