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华蓥探索“林业+”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华蓥探索“林业+”模式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四川省广安市华蓥市积极探索推行“林业+”模式,实现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林业+园区,搭建助农新平台。建成省级现代林业园区1个、广安市级现代林业园区2个,辐射带动成立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23家(国家级示范林业专业合作社1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示范林业专业合作社6家)。在园区推广“保底分红”“劳务承包”等多种合作发展模式,年均带动1.2
2022-10-10 -
积极践行“双碳”战略 洪雅林业碳汇先行先试
5月10日,洪雅县森林碳汇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全省第一个、全国第二个挂牌的县级碳汇管理局,也是洪雅县全面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建设绿色发展先行区的创新实践。洪雅县森林碳汇管理局成立以来,先后与全国21家咨询机构进行对接交流,其中包括社会公司、国有公司、科研机构、国际组织,加快全县双碳规划编制,积极推动林业碳汇开发项目落地,推动生态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推动林业碳汇成为该县生态经济的
2022-09-24 -
泸州市积极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试点工作
泸州市森林资源丰富,林竹碳汇项目开发潜力较大,纳溪区、合江福宝国有林场成功列入全省首批林业碳汇项目开发试点区县、试点单位,借助试点契机,开发实施林竹碳汇项目,探索林竹资源价值转化新路径。(1)实施碳汇资源调查规划。依托泸州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数据等信息,与北京林业大学专家团队合作,开展《泸州林业碳汇资源调查及实施规划》课题研究,对全市可实施林业碳汇的资源权属、数量、分布、经营状况开展本底
2022-09-24 -
新研究:丰富树种多样性可显著提升森林抗旱能力
记者从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了解到,9月19日,《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在线发表了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生态系统功能与全球变化团队汪涛研究员等人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保护树种多样性,可显著提升森林应对干旱的抵抗力。研究团队还绘制了首幅全球树种多样性对森林抵抗力影响的空间分布图,为旱区造林绿化、稳定森林碳汇功能提供了科学依据。依据经典生态学理论预测,物种多样性越高,生态位互补效应越
2022-09-21 -
如何估算我国森林碳储量,充分发挥森林碳汇价值? 听听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颖怎么说
生态产品价值化、生态产品价值评价及核算是当前热点问题,而森林碳汇是重要的生态产品,关于我国森林碳汇核算的相关研究受到更多关注。我国森林的碳储量、碳汇量是多少?我国森林碳汇的价值量有多大?经济学中,森林碳汇的核算方法是什么?9月16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核算专委会举办生态环境核算专委会成立大会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与实现”专题学术研讨会,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张颖分享了关于我国森林碳汇核算
2022-09-17 -
部长说10年来我国森林碳汇增长7.3%,在这些地方都有体现
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于9月15日上午举行。会上,提到我国的碳汇能力,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说:“十年来,我国森林面积增长了7.1%,达到2.27亿公顷,成为全球‘增绿’的主力军;森林碳汇增长7.3%,达到每年8.3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相当于抵销了我国一年的汽车碳排放量。”据了解,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二氧化碳在大气中
2022-09-16 -
浙西森林四库之①:常山数字赋能“云上”管理探索林业富民
近年来,浙江省常山县立足生态优势,不断拓宽“两山”转化通道,聚焦数字赋能,实现“云上”管理,不断探索林业共同富裕路径。通过生态富民、资源惠民、机制利民,不断提升森林产业智能化发展,增强县域综合实力。常山地处钱江源头,森林覆盖率达71.57%,是全球绿色城市。随着“数字入林”的深入推进,常山在常山港湿地公园等重要区位布设高清、红外、热成像摄像头共计287个,实现生物多样性监测全域覆盖。在重点林区设立
2022-09-16 -
林业碳汇:让“绿色颜值”变“生态价值”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省多地先行先试,努力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现实路径,通过林业碳汇交易,让“绿色颜值”变成实实在在的“生态价值”。在旬邑县清塬镇石门村的一片刺槐林中,村民柴平贵正在自己承包的林地间巡查、管护。柴平贵从1986年开始承包村上的荒地植树造林,经过多年作务,现在他名下确权的林
2022-09-14 -
以阿尔泰山为模,探索森林生态“碳汇”潜力
近日,华南国家植物园揭示研究中亚地区树木生长与物候、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在全球变化背景下,该研究对森林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和探索该地区的碳汇潜力具有重要意义。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复等措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陆地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的过程,被称为“绿碳”。森林、河湖湿地、草原、农田
2022-09-14 -
陕西省林海变“碳库”反哺生态建设
8月28日,秦岭南麓的安康市宁陕县国有上坝河林场万木葱茏。一大早,天空下起了雨,林场中心管理站护林员廖代军和余能志结伴往山里走去。“现在,咱巡山护林更要用心了。”“是啊,咱这儿山好水好,空气都能论斤卖。”……护林员口中的“论斤卖空气”,说的是今年,宁陕县上坝河国家森林公园6万余亩森林作为碳汇试点项目被深圳的一家公司签约收购,首批收购周期4年,收购林业碳汇减排量2.5万吨,总交易额100万元。这是陕
2022-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