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西森林四库之①:常山数字赋能“云上”管理探索林业富民

近年来,浙江省常山县立足生态优势,不断拓宽“两山”转化通道,聚焦数字赋能,实现“云上”管理,不断探索林业共同富裕路径。通过生态富民、资源惠民、机制利民,不断提升森林产业智能化发展,增强县域综合实力。

常山地处钱江源头,森林覆盖率达71.57%,是全球绿色城市。随着“数字入林”的深入推进,常山在常山港湿地公园等重要区位布设高清、红外、热成像摄像头共计287个,实现生物多样性监测全域覆盖。在重点林区设立“互联网+”森林防火监测系统,保持24小时正常运转,实现全天候监测预警。同时,常山县林业部门在茶林安装5G设备,建立林业数据监测监控系统,打造25个数字化监测示范基地和600亩智能水肥一体化基地,实现油茶数字化规模化生产。

在实施“油茶上云”工程的过程中,常山综合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物联网等技术设备,构建油茶种苗培育、生态监测、产量预测、质量追溯、产业服务“五大云平台”,实现油茶产业智能监管“一张图”。目前,常山已取得5个国家级软件著作权和3个地方标准,并建成4000平方米智能化育苗温室,每年可为浙江省提供500万株油茶良种苗木。

通过组建“两山合作社”并与“生态云脑”平台连接,常山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在平台上,常山对山水林田矿房旅等各类已收储、未收储的生态资源作整理、归纳、包装和改造,生态资源分布情况一目了然。通过一系列优化组合,这些资源还被包装成千变万化的“产品”进行对外招商。截至目前,常山已为829户主体授信4.3亿元,发放生态贷4.28亿元,撬动资金近5亿元,有效推动生态资源价值多元化,实现产业提升、农民增收。

以强村富民为根本,常山借力“两山银行”,构建“经营主体+两山银行+村集体+农户”紧密联结机制,规模化流转油茶林,创新打造“共富果园”。据统计,2022年常山黄塘村集体统一流转300亩油茶林,林下种植生姜、黄精等经济作物。

按照规范化流转、标准化经营、数字化管理、精深化加工、品牌化销售、景区化建设的“六化”建设标准,常山林业逐步建立“三次分配”机制。通过强村公司、“浙能集团”等销售平台,常山打通林业产业销售市场链,产值预计突破100万元,为山区乡镇共同富裕提供示范样本。

   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