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秘:草原碳汇项目开发

image.png

草原碳汇不仅是一个生态概念,更是一种草原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草原地上植被层、地下根系层和土壤层是草原最重要的三个碳库。

草原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以有机碳的形式将碳固定在草原植物体内和草原土壤中,从而形成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容器,其总碳储量约占陆地生态系统总量的30%34%,是陆地上仅次于森林的第二大碳库。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草原生态系统的总碳储量大约300亿吨至400亿吨,草原土壤有机碳储量约占草原总碳储量的93.28%,是植被层碳储量的15.2倍。可以说,双碳目标下,我国发展草原碳汇大有可为。

PART 1 我国草原分布概况

中国草原面积3.928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0.9%。不考虑草原的自然地理特性,仅从行政区域分布看,中国天然草原面积最大的前3个省(区)为西藏、内蒙古、新疆。其中,西藏草原面积占全国草地面积的20.9%;内蒙古草原面积占全国草地面积的20.06%;新疆草原面积占全国草地面积的14.58%。北方其他草原面积较大的省份包括青海、甘肃、四川、宁夏、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南方草山草坡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等秦岭-淮河一线(约北纬33°)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区域。

总的来看,中国草原以温带草原为主,分布广、类型多。天然草原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北和青藏高原区,北方草原区面积占全国草地面积的80%。南方的草地资源多为草山、草坡和疏林草地,面积约占全国草地面积的20%

PART 2 我国草原碳汇发展

目前,由于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70%的天然草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对于增汇而言,退化草原恢复具有极大的碳汇潜力和碳汇价值。优化草原管理方式是增强碳汇功能最有效的方法,具体措施主要包括降低放牧压力、围栏封育和人工种草等。

2000年以来,我国开展了一系列草原生态修复工程项目,通过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和草原保护建设工程,大幅提升草原固碳能力。我国从2011年起建立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以禁牧和草畜平衡政策为主要内容,目的在于降低放牧强度,恢复草原生产力,发挥生态功能。

据估算,目前通过实施种草改良4600万亩,落实38亿亩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我国草原每年固碳能力可达1亿吨。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草原生态修复的投入力度,草原固碳能力还将保持较长时间,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PART 3 草原碳汇项目开发

01

方法学类型

目前草原碳汇项目方法学主要有两种类型,分别是CCERVCS类型:

02

方法学适用性

CCER项目类型为例,20141月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共同编制的《可持续草地管理温室气体减排计量与监测方法学》(V01)(以下简称《方法学》)成功在国家发改委备案,该方法学为在退化的草地上开展可持续草地管理措施,包括减少放牧数量、改变放牧季节、施肥、人工种草以及在酸性草地土壤上施用石灰等改善草地生态系统的技术措施。为草地碳减排计量提供了参考,为开发草地温室气体减排项目提供了依据。

《方法学》中提及的适用条件主要包括:

项目开始时土地利用方式为草地;

土地已经退化并将继续退化;

项目开始前草地用于放牧或多年生牧草生产;

项目实施过程中,参与项目农户没有显著增加做饭和取暖消耗的化石燃料和非可再生能源薪柴;

项目边界内的粪肥管理方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项目边界外的家畜粪便不会被运送到项目边界内;

项目活动中不包括土地利用变化。在退化草地上播种多年生牧草和种植豆科牧草不认为是土地利用变化;

项目点位于地方政府划定的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机制的草畜平衡区,项目区的牧户已签订了草畜平衡责任书。

03

适用条件分析

上述的适用条件第1条至第7条是对项目地及周边土地利用情况及生产方式方面的普遍约束,较为重要的是第2条,要求土地已经退化并将持续退化,这为草地实现温室气体减排提供了可能,这是因为《方法学》中规定的在基线情景和项目活动下包括五个主要的碳库(详见表1)。

但基于保守性和成本有效性原则(在项目计入期内地上部木本生物量、地下部生物量的碳储量变化是很小的,且计量和监测变化量需要较高的成本)可以不考虑地上部木本生物量、地下部生物量这两个碳库,主要考虑土壤有机碳这一碳库。因此,项目方不需要考虑一岁一枯荣的现象,而是需要将关注点放在通过各种改善草地生态系统的技术措施(例如减少放牧数量、改变放牧季节、施肥、人工种草等),扭转土地持续退化造成土壤碳储量减少的情景,以牧草作为媒介提高草地土壤中的碳储量,实现碳减排和增汇。

8条是以政府文件为基础的政策约束,要求项目地必须位于划入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机制的草畜平衡区,且项目区的牧户已经签订草畜平衡责任书。对于项目开始前无法进行放牧的,或者是载畜率为零的土地,可以不签订草畜平衡责任书。

image.png

1 在基线和项目活动下选择碳库

PART 4 草原碳汇项目减排量预估

草原碳汇项目目前暂无公示的碳汇项目,但VCS草原碳汇目前在Verra官网上显示已有6个中国项目,分别是位于西藏那曲、新疆布尔津、新疆阿里、甘肃张掖、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等地。由于草原碳汇项目主要是地下土壤有机碳的碳汇效果,因此一般小于森林经营的平均碳汇量。根据项目案例分析,草原碳汇预计每亩年均减排量约0.080.28tCO₂e

PART 5 草原碳汇项目案例介绍

01

青海湖北草原碳汇

刚察县草地资源丰富,是濒危物种普氏原羚种群栖息繁衍的聚集地,拥有中国首个普氏原羚特护区,是中国普氏原羚之乡。该县草原面积72.4万公顷,占全县面积的88.96%,具有极为突出的碳汇优势。为开发退化草原治理修复碳汇,充分挖掘现有草原碳汇资源,该县初步选定6.4万公顷草原用于实施碳汇项目,经前期技术评估,项目每年可产生碳汇量约9万吨,40年碳汇量可达360万吨。碳汇开发成功后产生的收益,不仅能够促进农牧增收,也能为加大草原资源监管力度,保护草原修复成果,发展草原特色经济、绿色产业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为实现青海湖北岸草原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赢提供有效路径。

02

草原碳汇遥感指数保险

20221月,全国首单草原碳汇遥感指数保险成功落地包头市。草原碳汇遥感指数保险是中国太保旗下中国太保产险基于草原碳汇原理与遥感数据分析,携手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专业碳汇价值评估共同完成的绿色金融创新产品,为包头市达茂旗的农牧民提供草原碳汇绿色生态风险保障。

03

草原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

20228月,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农村合作银行向锡林浩特市阿尔善宝力格镇牧民苏乙拉其木格发放全区银行业首笔50万元草原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锡林郭勒草原是内蒙古草原的主要天然草场之一,金融支持发展碳汇经济,不仅能够帮助当地牧草企业、牧民增加经济收入,夯实草原碳汇经济发展基础,还能加强草原生态修复与草场保护,服务国家双碳目标。

来源:以勒碳中和